近日,教育领域权威媒体《教育家》杂志重磅刊文,以“七秩弦歌育桃李 萤火星河映初心”为题,深度聚焦学校70 年办学历程与特色实践,从历史传承、育人创新、成果沉淀等维度,全景展现了附小70年来的坚守与突破。全文如下:
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。”建校70年来,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秉承“做最好的自己”校训,以经典智慧润养教育实践,让点点萤火汇成星河,照亮学子成长之路。
课堂革新:
“四有”新课堂的守正创新
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,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在“四有”新课堂涌动教育活力。学校构建18门主题教育课、50余门选修课,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、拓展课程特色化、融合课程多元化。聚焦课堂升级,改革教与学方式,使学生“乐学、会学、能学、学好”,激发思维活力、进阶思维品质,为教学的提质增效筑牢根基、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思政育人:
润物无声的立德之道
秉持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之志,学校构建起“多维融合·协作贯通·德能共生”思政体系,融通《孟子》“善养浩然之气”智慧,涵养“正心诚意”品格。聚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,形成“核心素养一教研路径一创新学习方式”教学模式,提升课程时代感;携手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,建立“理论·实践双螺旋”机制,开发“麦·向未来”等校本课程,赋予除草、施肥在内的劳动实践思政内涵;通过思政小剧场、红领巾寻访及红色场馆研学,分学段设计任务,打造沉浸式、行走中的思政课堂。
科学教育:
格物致知的现代思考
2025年5月23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走进校园,以《中国恐龙大发现》科普活动叩开学生的科学探索之门。学校成立少年科学院,将“科技创新”列为三大领航课程之一,开展科学实践营、打造科技社团,构建贯通课内外的科学育人体系。
五育融合:
全面发展的多元教育
每天的课后服务环节,学生纷纷走进选修课堂:在少年孔子书院传习经典,大舜陶吧溯源文化,民乐团奏响《韶乐》新声······课程引入高校特色资源,受到日广泛好评。学校设计了包括魔方、轮滑、篮球在内的分年级特色课程,推进人文、科技、艺体、自然四大类研学课程,组建200余支“雏鹰小队”,引导学生走进城市街巷,拓展成长空间。
“附小范式”的传承与协同
2023年8月26日,长清校区揭牌。两年来,该校区构建“博·润”学生课程,培育“时代新人”;开发“博·修”教师课程,培养“大先生”;建设“博·和”家长课程,赋能家庭教育,实现协同育人最大化。学校着力深挖“家长富矿”,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场,形成了助力学生成长的“最强天团”。
作者:李苏翰 杨颖
实盘配资平台APP,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,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