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瑶首任白玉兰评委:以专业视角丈量行业温度,用责任担当诠释艺术初心
2025年6月25日,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见面会上,演员童瑶以一袭紫色斜肩礼服亮相,优雅中透着从容。这是她第四次踏上白玉兰红毯,却以全新身份——中国电视剧单元评委,开启与这座华语电视界顶级奖项的深度对话。从2019年凭《大江大河》斩获最佳女配角时的青涩懵懂,到2021年以《三十而已》顾佳一角登顶视后的忐忑,再到如今端坐评委席的笃定,童瑶的蜕变轨迹,恰似中国电视剧产业十年变迁的微观缩影。
压力与责任:评委席上的“自我审视”
“虽然只有一张选票,但我要对得起每个创作者的心血。”面对媒体追问评审标准,童瑶的回答直指核心。她将“好看”列为首要条件:“故事、表演、节奏至少占一样,但更重要的是能否打动人心。”这种以观众视角反哺专业判断的思维,源于她对《三十而已》播出后观众反馈的深刻体悟——“演员需要不断自我审视,那些现场不确定的表演,播出后反而可能成为亮点。”
展开剩余61%在评审过程中,童瑶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敏锐。她特别关注演员的“角色塑造空间”,认为“好演员需要阅历沉淀,但年轻演员的天赋同样值得珍视”。这种平衡观,既体现在她对《小巷人家》中蒋欣饰演纺织女工宋莹的赞赏,也反映在她对《漫长的季节》导演辛爽的公开示好——“他对叙事节奏的把控极具风格,未来希望能合作”。
行业观察:从“她力量”到人文关怀
作为白玉兰史上最年轻的85后评委,童瑶的视角自带时代印记。她坦言,因《三十而已》与“她力量”结缘,但更期待看到女性题材的进化:“现在的女性角色不再局限于独立宣言,而是呈现更丰富的生命状态。”这种思考,在她即将参演的《三十而已2》中已有体现——新故事将探索女性在家庭、职场之外的第三重身份。
对于行业创作趋势,童瑶提出“回归内容本质”的呼吁。她以《大宅门》《士兵突击》等经典为例,强调“好作品能跨越时代”,并直言当下影视行业“既需要碎片化体验,更需要沉浸式共鸣”。这种观点与资深编剧张挺“创作要忠于自我”的论断不谋而合,折射出中生代创作者对行业浮躁风气的集体反思。
争议与成长:在质疑中坚守专业底线
尽管童瑶的评委身份引发部分网友对其资历的质疑,但她在评审过程中的表现赢得业内认可。面对“避嫌”问题,她主动透露未与入围好友蒋欣联络,“但心里为她高兴”;谈到演员与奖项的关系,她坦言“努力加运气缺一不可”,既肯定了蒋欣“熬”出奖杯的坚韧,也回应了外界对自身获奖的争议。
这种坦诚,或许源于她对行业规则的清醒认知。从《大江大河》到《山花烂漫时》,童瑶的选角逻辑始终围绕“角色突破”展开。她透露,为演好《球状闪电》中的科学家,正在恶补量子物理知识;而《四喜》中复杂的多线叙事,则让她体验到“表演的边界感”。这些尝试,恰是对“评委资格”最有力的注脚——专业判断力,源于持续突破舒适区的勇气。
未来展望:做行业的“同行者”而非“裁判官”
评审工作之余,童瑶的行程依然紧凑:进组拍摄央视短剧《奇迹》,筹备与辛爽导演的合作,策划《三十而已2》的剧本研讨会……她将评委身份视为“阶段性使命”,“比起评判他人,我更想通过这个平台,看到中国电视剧的更多可能性”。
这种谦逊,或许正是白玉兰奖选择她的深层原因。当评委席上坐着陈宝国、康洪雷等德高望重的前辈,童瑶的存在恰似一座桥梁——连接着传统审美与年轻视角,平衡着艺术追求与市场反馈。正如她在浦东美术馆看奥赛展时的感悟:“艺术家要不断突破风格,演员何尝不是?”在这场没有终点的艺术长跑中,40岁的童瑶,正以评委的新身份,书写属于自己的下一章。
发布于:河北省实盘配资平台APP,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,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