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段知青上山下乡的故事是一位叫“一眼望三国”的粉丝给我讲述的,本故事的主人翁叫程玉香(音),是上海知青,她在吉林延边插队落户期间爱上了当地的农村小伙子,结婚成家后就留在了延边,至今还生活在延边。有关程玉香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故事,根据这位粉丝提供的素材,我编写了这篇文章,分享给热心的读者朋友们。
图片来源网络
1969年3月份,在那个春寒料峭的季节,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的珲春市来了大批的上海知青,他们是来延边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。
程玉香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,六八届初中毕业生,长相甜美优雅,当年十七岁。程玉香最终被分派在珲春市一个叫东星(音)大队的村子插队落户,分在一个集体户的基本都是她们的同学。
当时延边农村的生活很苦,十几个十六七岁的孩子一起生活,要是没有乡亲们的帮助和照顾,他们吃饭都是个问题。在乡亲们的热情帮助下,程玉香慢慢学会了做饭,学会了干各种农活,在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慢慢成长,吃了不少苦头。
在生产劳动中,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小伙子经常默默帮助程玉香,帮她干农活,帮她打柴,有时还偷偷给她送点好吃的。处于一种感恩和感动的心,但更多的还是喜欢和喜爱,在珲春插队落户的第六个年头,为了生活上能有更好的照应,刚满二十二周岁的程玉香征得父母允准,嫁给了勤劳善良的农村小伙大李,她结婚算是比较早的上海女知青,但在她之前,已经有上海女知青和当地农民结婚了。
婚后的生活虽然也很清贫,但大李很勤快,处处都谦让程玉香,脏活累活也都是他抢着干,程玉香感到很快乐很幸福。第二年就有了爱的结晶,他们的儿子诞生了。
后来的招工中,程玉香因为和农民结婚,一次次被拒之门外,她没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流眼泪。
1979年夏天,国家有了新政策,在农村插队落户还没招工的知青可以返回原籍了。这个消息对程玉香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,她连做梦都想回上海。可到了相关部门一打听,像她这种和农民结婚知青是不可以返城的,除非解除了婚姻关系,才可以回上海。
当时也有为了回城的知青选择了和农民伴侣离婚的例子,程玉香的男人理解程玉香想回上海的迫切心情,就试探着对她说:“玉香,要不咱俩离婚吧,离了婚你就能回上海了……”“就算一辈子不能回上海,我也不会和你离婚的!”程玉香很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,她夫妻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呜呜大哭。
到了1979年秋天,在东兴大队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就程玉香一个人了,看着一起来插队的同学们招工的招工,回上海的回上海,程玉香就像一只失群的大雁,她孤独地选择了留守,没能跟随南飞的雁群飞回上海。
图片来源网络
雁南飞是规律,如果候鸟选择留下,肯定是因为它受了伤,不能远飞。可程玉香并不是那只受伤的候鸟,她之所以没有随返城大潮回到上海,她之所以选择留在了黑土地,是因为她嫁给了当地农民,她不想伤害她爱的人,她只能让自己受委屈。
直到1984年,程玉香总算得到了一个招工指标。考虑到自己的丈夫是农民,以后也不会有招工的机会,程玉香就把这个招工指标让给了她丈夫,让她丈夫进厂当了工人,转成了非农户口,她继续耕种责任田,继续当她的农民。
第二年秋天,程玉香到林业局知青木材加工厂当了工人,那时知青厂属于大集体单位,到了九十年,知青厂开始不景气,没多久程玉香也就下岗了。
就在程玉香下岗那年,她丈夫患了重病,不能继续上班了,单位只能象征性地给开一点生活费。为了给她男人治病,家里还欠下了饥荒。
为了撑起这个家,程玉香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涯,秋天帮老乡割黄豆、掰苞米,冬天像男人一样上山打柴,也到林场和男人们一起上山拉爬犁运木材,割防火带,春夏到林子里采野菜捡蘑菇,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,可也没有多少收入,辛苦了几年,总算还清了饥荒。
程玉香的大儿子十八岁那年回到了上海,户口落在了他舅舅的户口簿上,因为上海的生活条件也不好,程玉香的弟弟没找对象没结婚,为了能让自己的外甥有一个栖身之地,程玉香的弟弟把自己居住的六平米的小阁楼让给外甥居住,他一个人住在了亭子间,只能放下一张床,夏天热得要死,冬天冻得够呛。在舅舅的关爱下,程玉香的大儿子总算找上了对象,在上海有了一个家。
后来,听说上海方面对知青有很多的优惠政策,程玉香的丈夫就劝说她先回上海,把她的户口迁回上海挂靠在儿子身上,就能享受上海对知青的各项待遇了。可考虑到丈夫是一个病人,她放心不下,也就打消了往上海迁户口的念头。
2018年,程玉香的丈夫病逝了,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上海的程玉香回到了上海,他儿子希望她把户口迁回上海一起生活。可看看上海家中的具体情况,她打消了回上海的念头,即使回到了上海,这个6平方米多的房间,怎么住啊?总不能睡马路吧。还有儿子的负担也很重,体弱多病的舅舅也需要儿子照顾。
从上海回到延边,程玉香一切都释怀了,不能回上海,她说就留在珲春陪伴着自己的男人过余生吧,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呀。可到了每年的深秋,每当看到雁南飞的情景,程玉香说她心里就会莫名其妙地伤感,她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失群的大雁,是留在北方再也飞不走的候鸟。好在儿子经常视频经常给她寄一些上海的糕点,邻里间也经常串门一起聊天,她孤独的感觉才好了一些。
目前,程玉香还生活在延边,她已经习惯了延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,也深深爱上了延边这个美丽的地方。她说自己只要生活能自理,就不回上海,就不给儿子添麻烦。
网络配图
在这里,也借助自媒体这个平台,给上海老知青送上一句祝福,祝愿把青春献给延边的知青老哥老姐们晚年生活健康快乐!延边人民感谢你们,感谢你们当年为延边农村做出的巨大贡献!感谢你们把上海大都市的文明传播到了延边。
作者:草根作家(感谢粉丝“一眼望三国”提供素材)
实盘配资平台APP,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,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